这惑自然是要解,甘头前说了那么一大通话语,也是为了引出这个问题。www.126shu.comщ.com
苏辙此时真成了个认真的学生一般,立马答道:“道坚兄,人可以越生越多,越养越多,田亩却哪里能凭白变出来?能产量的好田好地,历朝历代千年耕耘而下,能开发的早已开发出来了,能开荒出好田好地之处,早已被人占在囊,岂能还留在荒野里等人去?算开荒,那也是一些贫瘠之处,种些瓜果菜色,种不得多少粮食。所以田亩之数,哪里能翻倍来涨?便是官家所言,也说天下出产,已有定数。”
“那是我大宋地宝天华,物产丰富,再加朝廷勤修水利灌溉,种植之法,种植用具,也多有发展,不是前朝能。所以才养得活万万人口。”苏辙能当宰相的人,自然见识不一般。
苏辙想了想,脱口而出一语:“道坚兄此言也对,但是呢……好似又不对,按理说,朝廷岁入钱财的数目,当是开国之时多了许多,如今一年岁入可达六千万贯呢。”
“但是子由兄有没有想过一个道理,开国之初,一头牛三贯钱,而今牛价早已达到了十贯。这钱,到底是变多了,还是变少了?若真是变多了,为何朝廷反而入不敷出了?”甘问道。
甘笑着说道:“这要说道危机应对之道了,打个方,如全国一年产出之粮,共可养活万万人口,开国之初,全国三千多万人口。若是河北河东大旱,有一千万人口受灾,朝廷救之,是否不难?”
“那又如现在,全国一年产出之粮,依旧能养活万万人口。如今全国算八千万人口,河北河东还是大旱,有三千万人口受灾。朝廷救之,可难?”甘再问。
甘立马再发一问:“救之不得,会如何?”
甘说的这个道理,很简单。人口暴涨了,其实是整个国家应对危机的能力变低了。如,一个家庭,本来有五个人口,一起劳作生产出能养活十个人的粮食,有一块田被大水冲毁了,问题不大,匀一匀,大家还能都吃饱。
在一个小家庭里,闹一闹,还过去了,全家一起勒起裤腰带过日子,兴许还面前过得去,甚至到外面借点外债,总不至于让人饿死。
历史也一次次证明了这个问题,从汉唐,到宋明。国这片土地承载人口的能力,依照生产力水平慢慢增长,汉大概是五六千万人口,唐大概是七八千万人口,宋在一亿左右,明在一亿几千万的样子。明朝,之所有能大幅度涨,那是因为大航海时代的到来,带来了许多高产的粮食作物,如玉米,如红薯,这些作物的产量远超国本土作物的产量。所以到得清朝,这些作物真正在全国大范围种植的时候,清朝末年,国人口能达到四个亿,这几乎也是顶峰了。直到后来有了科学技术,有了化肥,有了机械,大修大建水利工程,甚至用机械耕种,但最重要的是出了个袁隆平。
满场早已惊讶一片,甘话语已经说到这里了,会如何,还有谁能猜不出?
满场众人,一片惊骇之,脑起的念头,似乎陡然之间,这大宋朝变得岌岌可危了起来。
在东亚这个地方,三千万汉人,与一亿汉人,都能组织出别人多得多的军队。但是三千万汉人的国家,与一亿汉人的国家,是很不一样的。不说两者之间军队待遇,以及军械装备这些投入差别。说战功封赏这件事,唐朝开国,战功直接用大片的田地来封赏,打得突厥满地跑。到得唐朝后期,皇帝还拿得出土地来封赏将士吗?这也是应对危机的能力下降的原因。
一片寂静声,苏轼问了一语:“道坚实在教人佩服得五体投地,古往今来,从未有人把治国理政与国家兴亡说得这般透彻,道坚既然有此天人之思,那定有解决之道,还请道坚一并说来,快快说来。”
“拜请甘先生为国谋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