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是让他只是画图设计,那可能就是个匠人,但是加上教书?
那就马上不同了,自古以来,科举不中不要紧,也能成为教书育人的私塾教师,只要给他们按上一个教师的名头,马上就改变了。
所以说,后世大学里边的教授,不管多么忙,都会安排教书育人的工作,毕竟只从事实验,在学术研究最开始的年代,并不是被人高看一眼的工作,尚需要更多的时间去准备。
再一个,方书安的撒手锏,就是监税司。
现在还不能大张旗鼓的去宣传,若是被有心人察觉到,那就不好办了。
但是学习算学之后,可以先进入户部、工部、兵部等需要基础运算能力的部门,毕竟那些地方对于算学是刚需。
此前,这些书记类的计算职位,也都是一些举子在候缺,不过只是吏员,所以并没有形成多么火爆的局面。
方书安培育出来的落第举人,计算能力怎么也比那些就知道明,早就养成勤劳的习惯,方书安将这些人培养之后,他们毕竟成为星星之火,为将来的燎原做准备。
再说西方那一套精英教育是啥?
不就是师傅带进门,修行靠个人的翻版?
都说西方的教育是启发为主,填鸭为辅,但是想想在科举时代,不也是这样子么?
如果没有路,大部分人都是乱糟糟的走来走去,像是一群没头的鸭子一样,在茫茫世界来回折腾。
最后,只有几个人可能会走到边界外,成为新世界的发现者?
大明需要这样的发现者么?需要!
只不过在眼下,并非是最合适的时机。
那样,太慢了,方书安不能等着,所以他需要一大批能执行改革的人群,等到时机成熟,再进行教育改革,针对天分突出之人进行个性化教育。
一开始那样干,太过浪费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