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总说美国的霸权摇摇欲坠……其实都是口嗨,老美没那么容易陨落。但当美国的海军全军覆没之后,那这就不是一句预言了,而是事实!
这其实并不算致命,真正致命的是,美国没办法再次组建相同规模的海军!
首先是人的问题,海军可不是一拍脑门子就能组建的,有句话叫做百年海军……当然这句话其实并不准确。
军队建设一直有十年陆军、三十年空军、百年海军的说法!网络上的喷子们抨击中国海军跟西方国家海军差距仍然很大的重要理由就是中国海军成军还没百年……先说一下百年海军的说法源头——原意是指风帆战舰时代,一棵树木长成可以作为船舶的板材,最起码也要一百年。生长百年的、20多米高的橡树,才能在树干部分产生一段可以用来建造战舰肋骨的木料。风帆战争时期海军实力的象征就是三层火炮甲板一级风帆战列舰(100门炮以上),而建造一艘三层火炮甲板一级风帆战列舰需要数千棵百年橡树。
风帆战舰时代,对于一个国家来说,没有森林就意味着丢失制海权。一支好舰队,需要一个优秀的领袖,一群训练有素的士兵和一条上等木材的好船。将领和士兵随时都有,但是这个好船却是不常有。如荷兰,葡萄牙等国,虽然曾经叱咤风云,雄霸大洋,但最后都是做了他人的嫁衣,原因无他——树都被砍光了。工业时代实力增长是指数型的。工业国无需上百年去培养吃风饮浪的水手和船长,也不必砍光自己的森林去建造三层火炮甲板一级战列舰。
举三个例子说明一下:第一个例子就是美国,美国从19世纪晚期到20世纪初期建立大白舰队,也就不到20年的时间。大白舰队远航时,美国海军吨位综合实力是世界第二!
第二个例子就是日本,日本帝国海军1872年建军。22年后就击败北洋水师,31年后击败沙俄海军。到成为公认的海军三巨头之一也才50年。
第三个例子就是德国——德意志第二帝国,从1888年发展到鼎盛时期的1916年不过28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德国海军的总吨位达到140多万吨,成为了世界第二大的海军。
当然,说这句话不准确,不是说是错的,那是因为海军的确是需要长时间激烈的兵种!
海军一个下午就可以打光家底,这不是我说的,这是丘吉尔说的,丘吉尔为什么这么说?因为海军打仗你可以看作一锤子买卖,比拼的是内力,是存量。内力怎么来?日复一日的勤学苦练,存量怎么来?年复一年的砸钱砸钱砸钱。陆军空军的坦克飞机,你一个车组或者机组成员也就那么几个人,人员到位装备交接,立马就可以投入战斗,海军不是这样的,海军一艘船少则几十上百人,多的比如说航母战斗员加运营人员几千人,而且装备服役时间是以十年为单位计算的,而形成战斗力的时间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铺设龙骨、完工、舾装、海试、到最终形成战斗力,没个几年时间不行,同时海军又是一个极度吃装备科技水平的军种,装备上的差距无法通过军心和士气来弥补,这一点和陆军完全不同,陆军只需要保持住核心军官的素质和数量,就可以通过滚雪球的方式成倍的扩充规模,而百年海军可不是说说而已。一战前,英国皇家海军军费大约占Gdp的13%,开战以后不增反降变成11%,为什么?因为造舰计划全部暂停,除了已经在船台上的女皇级和R级,整个战争期间没有开工建造任何新舰,德国也是一样,除了巴伐利亚和马肯森以外,所有的造舰计划一律砍掉,到了二战也是如此,美国赶在参战前加班加点完工了南达科他和衣阿华,直接砍掉了蒙大拿,日本在整个战争期间没有开工任何战列舰或重型巡洋舰,所以说海军这个军种,你和平时期的舰队规模,就是你开战后的全部战斗力,不存在一边打一边补充的说法,退一万步说你舰艇装备跟得上,熟练掌握技能的士兵也跟不上。
更何况,美国这边的造舰能力已经严重退化了!
坊间曾经流传一种说法:战时,美国能迅速建造大量航母,甚至达到百艘级别。
虽然这种说法看似难以置信,但并非完全没有根据。二战期间,美国海军在短时间内建造了数百艘航母,这便是最好的例证。
二战期间,日本觊觎美国,并于一九四一年对珍珠港的美军舰队实施了突然袭击。偷袭珍珠港给美国海军带来了惨重损失,太平洋舰队元气大伤,导致战争初期美国在太平洋战场处于极度被动局面。日本由此变得异常自信,甚至轻视美国的真实实力,认为太平洋舰队不堪一击。日本在太平洋战场上短暂的优势,很快就被美国强大的工业生产能力所打破。美国经济实力在当时已超越英国,跃居世界第一。强大的经济支撑下,美国军工企业持续不断地为其建造各种军舰。二战期间(1941-1945年),美国海军造船厂的惊人产能令人瞩目,共建造航空母舰147艘,年均建造数量超过30艘。四年间,美国除了建造航空母舰外,还新添了97艘战列舰、12艘巡洋舰和189艘驱逐舰。珍珠港事件后,美国太平洋舰队凭借惊人的战舰建造速度迅速恢复元气并得到加强,从而迅速改变了太平洋战场的战局。二战期间,美国强大的军工实力对战争胜负产生了决定性影响,由此可见一斑。美国二战时期强大的军工生产能力,是如今部分人认为其一旦开战便能迅速建造出数百艘航母的根源。
美国现在是否仍具备这种实力?
显然已经不太可能了,虽然美国的经济依然很强大,但这种强大和黄金时代的美国相比已经有了很大的不同。
二战时期,美国雄厚的经济实力为其军工产业提供了坚实后盾,得以批量生产航母。然而,如今美国经济已无法支撑同样的规模了。美国海军实力的下降,除了经济因素外,还与本国造船业的衰退密切相关,这使得美国如今难以复制二战时期的大规模军舰和航母建造能力。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凭借其全球领先的造船工业实力,得以在短期内迅速建造出数量庞大的军舰,这成为美国战争胜负的关键因素之一。统计显示,当时美国至少有五十多家船厂投入运营。其中,布鲁克林海军船厂、费城海军船厂和马尔岛海军船厂等参与军用船舶建造;民用船舶建造方面,则有纽约造船厂和联邦造船公司等大型船厂参与。强大的美国造船业是二战期间其海军快速扩张的基石,这使得美国能够直接征用大量船厂,从而大规模生产军舰,甚至以惊人的速度建造航母。
但问题是……美国没有这份能力了。
美国造船业如今却面临严重衰退,主要表现为产能骤减。美国现今民用船舶制造能力已近乎丧失,其造船业主要集中在军舰建造领域。但即便在军舰制造方面,美国也存在产能不足、舰种类型单一的问题。美国现今的造船能力已不足以支撑大规模军舰建造,尤其难以满足建造大量航母的需求。
实际上不仅仅是造船业,实际上美国整体工业能力都在大幅后退!
美国制造业下滑并非一朝一夕之功。自2013年以来,美国的工业部门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比例一直在下降,而在那一年,这一比例是11.7%,而2017年更是跌至10.9%。特朗普上任之后,尽管他提出了“重振制造业”的口号,但效果却不尽人意。在他的统治下,美国的制造业比重只有10%,再也没有恢复到以前的水准。所以美国的制造业究竟出了什么问题呢?归根结底,这一切都是因为全球化。在最近的数十年里,美国将许多企业迁往海外,以追求最低的成本和最大的效率。他们已经将自己的发展重心,放在了金融、科技、医药等高端产业上面。简而言之,就是不愿意去做那些既辛苦,也不赚钱的行业,将这种低端行业交给别国去做,然后专心发展高端产品。这种做法,在短时间内还不会有什么大问题,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美国国内的工业将会被彻底“掏空”。这与2008的经济危机一起造成了巨大的冲击。那时候,美国对制造行业的投入严重下降,很多中小型企业无法筹集资金,导致破产。即便是在高端制造领域还有一定的竞争能力,但从整体上来看,美国的产业从“全面开花”,到如今的“高端孤岛”,几乎是一片空白。
没有了强大的工业能力,他们拿什么来造船?
就算想要提振工业,这其中也涉及到方方面面,不是一两个人,一两句话就能改变的。
没了这些,美国佬现在说话,也没人听。
像那种虚空造牌的手段,自然也没人在意。
卡特觉得这种政治手段……有点不上台面。
“这样么?”本杰明本身算是一名非常优秀的政治家,他其实知道,有些事并不能一概而论。
比如,他想象的利用援助来和卡玛泰姬搭上关系,甚至于成为卡玛泰姬的‘股东’甚至幕后控制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