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结束以后,美国一共向国军移交了超过七百架飞机帮助重建空军。
为了隐藏实力,赵骥从未在抗战期间公开过与倭军空战的情况,倭寇自己自然更不会说,而国军这边也从未考虑过中野拥有空军这种可能性,所以国军向美军索要的机型并未因赵骥的穿越而改变,其中占大头的是c47型运输机,约为美国军援飞机总数的一半。
而剩下的战斗机型也是以轰炸机为主,战斗机的数量严重不足。
国军的b24机队大摇大摆地闯进鄂豫皖根据地空域,他们这趟出击并未出动战斗机护航,一来是认为没有这个必要,二来是p51野马战机的航程也很难进行远距离全程伴飞。
“叮叮叮……”大别山白马峰的一处村庄里,一位民兵敲着钟大喊道:“反动派的飞机来啦,快点烟,快点烟”。
一股浓浓的白烟在山顶上冲天而起,很快,汉口机场的航纵就接到了敌机空袭的电报,值班飞行员迅速钻进停在起飞跑道上的bf109驾驶舱内,做好了出击的准备。
一股股陆续燃起的白烟标明了敌机来袭的路径,航纵指挥部里,司令员吴云飞在航图上准确标出了对方的航线:“不会错的,敌人的目标肯定是秭归,让歼击一大队马上起飞组织拦截”。
当国军的b24机队飞临黄冈附近空域时,云层中猛地钻出来四架bf109战斗机,从六千米的高空俯冲猛扑下来。
“哒哒哒”,突如其来的射击声让b24机队的无线电通讯中响起阵阵惊慌的喊叫声。
“敌机来袭!敌机来袭!”
“这是哪儿来的敌机?”
“快!盒形编队!快!”
国军的飞行员基本都是美国教官一手培训出来的,学习过轰炸机应该如何对抗战斗机的战术,而盒形编队就是美军当初应对德国空军的有效战术。
所谓盒形战术,其实就是保持尽可能紧密的飞行编队,好使各机的12.7毫米口径自卫机枪能够形成密集的交叉火力网,迫使来袭的敌机不敢肆意迫近。
bf109战斗机的20毫米口径机炮有效射程只有三百米,攻击窗口并不长,面对b24机队密集的自卫火力,硬拼硬打显然不是个好办法。
“三、四中队采取螺旋爬升战术,边盘旋射击边爬升高度,迫使敌机打乱队形”。
“一、二中队采取双机编队轮流俯冲攻击,一架从尾部攻击吸引敌机火力,一架从侧翼切入,注意优先打油舱位置”。
盒式编队只是b24尽力自保的一种被动方式,并不能从根本上改变自己没有战斗机护航的恶劣处境,在bf109的螺旋爬升战术威胁下,b24机队就像遭到了猎鹰冲击而惊慌的雁群一样,很快就因为飞行员的不同能力素养而出现了落单离群的孤雁。
一看到有落单的敌机,保持在更高高度的两架bf109就急速俯冲而下,一架利用自身优异的机动性做出左右钟摆动作,同时盯着b24的尾部不时点射,迫使对方也跟着做出大幅机动从而消耗能量,只能选择要么降低高度、要么降低航速,并把自卫火力指向这架bf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