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保国一家五口带着李保喜逛去了,金枝被李保军拉出去了,李保海和李保霞李保凤却水深火热的。
老李家的姑婆李玉珍初二也回娘家了,她年轻的时候就嘴碎,年老了功力叠加。
亲戚之间有点啥风吹草动,她就打听,还喜欢以一副过来人的口吻指点别人,说话没个顾忌,也不管人家愿不愿意听。
李玉珍是李金民父亲的亲妹子,上一代的长辈也就她和李老太两人了,再加上年纪也大了,大家有时候忍忍也就过去了。
所以她说李保翠和李保全的时候,李家人都低头喝茶不吱声。
李玉珍却越说越来劲,一个个念一遍就到张荣英这边来了。
“荣英啊,听说你家保军离婚了?”
“哎呀,还瞒着我这个姑姑呢,去年过年我就说了,他俩这么多年没生娃娃指定有一人有问题,听说是人女方那边提的离婚,是保军的问题吧?哎呀,你说这可咋办啊?”
李玉珍一副为李保军操碎了心的样子,还朝着李金民凑了凑,“金民啊,保军都这把年纪了,子嗣的事你们也要上心呐,这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我跟你说,我男人那边一个小辈去年出了点事没了,军养?”
张荣英眉毛一挑,上辈子就有这回事,李玉珍口中小辈是她男人大哥的孙子,夫妻出了事,但家里留下一个十二岁的闺女,一个七岁的儿子,还有房子以及单位给的抚恤金。
她男人三兄弟,大伯哥那一支人丁单薄,就剩那一对姐弟了,偏家里条件还好。
族里的这些叔伯想吃人家绝户,只要把那男娃送走,再收养对方的闺女,对方的家产就只能落在他们这些堂叔手里了。
因为那闺女现在也能干活了,再养个几年就可以嫁出去,儿子要养着,名义上就要继承父母的财产,所以送出去最好。
上辈子这事在宝岭城就闹得沸沸扬扬,人家那小闺女是个豁得出去的,孤身一人跑到四十公里远的外婆家,把几个堂舅舅给求过来做主,几个舅舅舅妈闹的街道办都知道,还闹去了公安局,硬是帮着姐弟俩护住了父母的抚恤金和房子。
李玉珍热心的夸着那男娃,“又可怜,又聪明,又懂事,长的也周正,年纪还小能养熟,七岁了,下雨会往家跑了,饿了也会自已找吃的了,更不用擦屎擦尿了,只要给口吃的就行。
要不是国家规定一对夫妻只能有一个孩子,我们自已就收养了,我也就是保军的亲姑婆,这才为他打算。
保军现在接过去,那是稳赚不赔的,以后老了也有个人给他养老送终,这父母都没了的,总比那些养人家父母还在的好。”
李金民干巴巴的拒绝,“不合适,保军还年轻,身体好着呢,他是缘分没到,以后能有孩子。”
张荣英就一句话,“行啊,那就让保军养,对了,我有个同事就那条街的,听说厂里还给赔了不少抚恤金,房子也是现成的。
既然保军收养了他家男娃,那这房子就过户到保军名下吧,抚恤金也给保军保管,姑姑你们尽管放心,我跟你打包票,这所有的一分一毫都会花在孩子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