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雍军队的猛烈攻势下,鞑靼部落的战士们逐渐意识到,继续抵抗只会让更多的人丧命。他们的首领忽木尔已经死去,部落内部刚刚经历了血腥的内乱,此时再无抵抗之力。在这种情况下,投降似乎成了唯一的选择。
在硝烟弥漫的战场上,高付将军身披战甲,威风凛凛地站在阵前。突然,一名鞑靼部落的长老带领着几名勇士从帐篷中走了出来。他们的步伐显得有些沉重,身上的尘土和血迹仿佛诉说着他们刚刚经历的激烈战斗。
这些鞑靼人面容憔悴,满脸疲惫,眼神中透露出深深的无奈。他们双手高举过头顶,以示投降。高付将军凝视着这些前来投降的鞑靼人,他的目光如寒星般冷峻,似乎在审视着他们的诚意。
然而,高付将军心中清楚,自己的弹药已经所剩无几,如果继续战斗下去,恐怕难以取得最终的胜利。在这关键时刻,接受鞑靼人的投降或许是一个更为明智的选择。
“放下武器,跪下!”高付将军高声喊道,他的声音如同雷霆一般,在战场上回荡。这道命令中蕴含着不可违抗的威严,让在场的所有人都为之震撼。
鞑靼的战士们和长老们面面相觑,犹豫了一下后,他们缓缓地放下了手中的武器,然后双膝跪地。尽管他们的脸上写满了屈辱和不甘,但在现实的压力面前,他们已经别无选择。
“把他们带回营地,登记造册。”高付将军下达了命令,“我们要确保他们不会再次反抗。”他的语气坚定而果断,显示出他对局势的掌控和对这些投降者的警惕。
鞑靼的战士们和长老们被押送到了大雍的营地,他们的脸上带着屈辱和无奈。然而,他们也明白,投降或许是他们唯一的选择。部落的命运已经改变,他们只能接受这个现实。
两日后,高付在班师回朝途中意外遇见主帅赵强的四万大军。
赵强与高付两军会师之际,正是夕阳西下,余晖洒在战场上,映照出一片血色的辉煌。赵强身披铁甲,手持长剑,策马疾驰而来,身后旌旗招展,战鼓雷动,浩浩荡荡的大军如同铁流滚滚而来。高付将军早已在营前等候,见赵强到来,急忙上前迎接,拱手作揖,朗声道:“末将高付,恭迎主帅!”
赵强勒住战马,翻身下马,大步流星地走向高付,目光如炬,扫视着眼前这位勇猛的将军。他微微颔首,语气沉稳而庄重,说道:“高将军,此役辛苦了!”
高付拱手回道:“全赖主帅神机妙算,末将不过奉命行事罢了。如今鞑靼部落已降,我军大获全胜,只是弹药损耗颇多,还需从长计议。”
高付:“回禀主帅,末将奉命陛下之命命率军突袭鞑靼王庭,事先已探知鞑靼位置……一路直扑王庭,一路切断鞑靼各部援军,一路伏击其逃散之众。鞑靼人虽悍勇,但内乱之下,军心涣散,我军趁势猛攻,一举击溃其主力。”
高付继续说道:“阿鲁罕可汗本欲率残部突围,却不想被我军伏兵截住。末将亲率精锐,将其围困。那阿鲁罕虽勇,但寡不敌众,最终还是被生擒活捉。”
赵强说道:“好!高将军此役立下大功,我当向朝廷奏明,重重有赏!”
正说着,远处传来一阵嘈杂声,只见一队士兵押送着一名身披兽皮、满脸虬髯的壮汉走了过来。那壮汉虽被绳索捆住,但依然昂首挺胸,眼神中透出一股桀骜不驯。
高付见状,拱手道:“主帅,此人便是鞑靼可汗阿鲁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