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月娆打量了冯旗一眼,对谢臻的眼光很满意。
“不必紧张。我请你来是给我烧砖的。在你的家乡,你怎么做,在此地就怎么做,不必紧张。我们是合作关系。至于如何合作,有两种……”
落风镇就有黏土,最好的烧砖材料。却苦于无此能人。
如今谢臻把人送来,解了她的大难题。
“是哪两种合作方式?”
冯旗见着这么平易近人的世子妃,一颗心放下一半。
但因被有权有势之人打压排挤,一颗心还是不肯放下。
“第一种,我出银子,你们建窑烧砖所需用具材料,任何需要花钱的地方,都由我来出,我是主,你们是工。窑坊如何经营如何管理,我说你照做。每月我给你一家发工钱。烧什么,烧多少量也都听我的。”
冯旗低头沉思。
这种倒是不用费心,也不用担心烧出来的砖瓦卖不出去了。
旱涝保收。
但受制于人。
管月娆看他一眼,说起另外一种合作模式。
“另外一种,我什么都不管,只提供地方,不收你地钱租钱。烧什么烧多少由你们自己决定,我需要砖瓦会向你们购买,价格低于市场价三成卖于我。”
两种合作方式,一种她出钱,对方出工,听她的。
另一种她只出地,别的不管,向对方批发价购买。
冯旗又看了管月娆一眼。
他对眼前这个女子并不熟悉,听说她是北齐的世子妃,不知为何会在这里。但身份摆在这里,是能决定他一家生死的存在。
冯旗不敢造次。
他原就是受有权势之人的打压,不得不带着一家人背井离乡,受够了当权者的压迫。
没多考虑,“家中数代人靠这门手艺吃饭,这些年也攒下一些,钱财上倒是不缺。”
管月娆便明白了。
“既如此,那我提供地方,你们只管施为。作坊的事我不会干涉。我需要什么,会让人向你下订单,除了价格上要给我优惠,还需紧着我的订单先做。”
冯旗倒不敢说自己找一块地方买下来建窑。
如今在别人的地盘上,想摆脱眼前女子的桎梏,完全按自己的要求来,几乎不可能。除非离开北地。
而且来前他听说了,落风镇附近的地都让世子妃买下来了。
两人签了合作签约,约定开工建窑的时间,冯旗就走了。
才回到家,老父母和妻儿皆上前来问。上下查看,生怕他在贵人府中受了刁难。
“你们放心,世子妃不是那种仗势欺人的。”
把他和世子妃的谈话内容跟家人说了。
冯父沉吟片刻,“看来这世子妃倒不是那种欺压人的。”
说会向他们采买,还会给银子。
“这谁知道呢,时间长了才知道是好人还是歹人。”
冯妻被吓怕了,虽然谢家商队允了他们诸多好处,一路跟了来,但来了北地心还是提着。
“先这样吧。若不对,咱们就往关外去,就不信这天地宽阔没有咱家的容身之处。”
商量定,一家人便住进落风镇向世子妃买来的宅子里,然后冯旗带着老父和儿子,每天早出晚归,到镇外选最合适的建窑地点。
地方选好,便开始招工人。
管月娆这边地里的蒜苔已抽到尾声,也开始让张良张贴招工启示。
同时让人在镇中宣传,说她会在镇子外头建一座围墙,把镇子包在里面,以御外敌。
若有不同意者,可至留园商议。
可以把家宅卖与世子妃,拿银子到别处安置。
“别处安置?世子妃这是赶咱们走?”
听到这个消息,镇上立刻就炸了,议论纷纷,说什么的都有。
在豆腐坊和蒜坊工作的落风镇百姓,听到有人诋毁世子妃,呸了他们一脸。
他们比其他人更早一些得到消息,管月娆先让人问了工人们的意见。
这些工人心中都有数。
世子妃不是赶他们走,只是为了团结一心,建围墙住着更安心。
觉得建围墙防碍出行,不同意的,可以卖了在镇上的房产和土地,拿到一笔补偿银子,到别处过活。
两个作坊的工人都愿意留在落风镇。
别处找不到这样好的活计。
“世子妃建围墙是为了什么?可不是为了她自己。”
作坊的工人做其余百姓的工作。
若真有外敌入关,有围墙挡着,逃跑都能多出些时间。
这是好事,他们当然要支持。
有人犹豫,世子妃都在落风镇外建围墙了,她身为王府的人,对边关的防御都不放心,那是不是说明很大可能外敌会入关?
一些人害怕了。
纷纷打听如何补偿。
“补偿丰厚。按乐平县那边镇子的标准。一点五倍交换,并补偿十两银。”
什么意思?很多人没明白。
有懂的就给他们解释……
比如他们的宅基地,在落风镇一亩值二两银子,乐平县那边如果是二两五钱才能买一亩,那就按二两五钱标准算。
按一点五倍计算,如此二两五钱的一点五倍,就是三两七钱五分。
房屋如果价值五两,就是七两五钱,最后再补偿十两银。
“这样说,我家房子值十两的,能拿到十五两?最后还能得十两银子补偿?”
“是这样没错。”
不少人动心了。虽然世子妃来了之后,落风镇有了些人气,可这些人气也抵不了落风镇靠近边关的事实。
家里有适龄半大小子的,更担心北齐再次征兵,被摊到兵役。
而本来日子过得艰难,守着一座破屋,苦苦挣扎熬日子的人,更像是看到了希望。
考虑不了太长久,想先把眼前日子过下去。
把房子卖了,哪怕只值一两,加上补偿银就有十一两。有了这些银子,也能撑一段时间了。
管月娆让张良沿街窜巷,登记落风镇在册人口。
原本以为能有上百户,结果只有五十六户。
其中竟有二十三户决定要搬走。
这二十三户准备拿了银子去别的地方投奔亲戚,也有打算到附近村子落户,随便建个房子,还能剩一些银子生活。
“不必强留,也别在房价银上计较。”
管月娆吩咐张良。
有些人的屋子实在太破,还争辩说当初建的时候花了多少多少,家具又值多少多少。
管月娆都让人别跟他们计较,给的银钱很足。
二十三户决定离开的人,都是高高兴兴拿着补偿银子走的。
用板车拉了能拉走的家具行囊陆续离开。
蒋婆子伍婆子等人,拉着左右邻居劝,说留在镇上有活干能吃饱饭,世子妃不苛待人,将来有了围墙,住得更安心。
可那些人听不进去,执意要走。
“到人生地不熟的地方,可怎么活哦。还不如呆在自己的故乡。”
那些人得了许多银子,听不进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