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启皇帝朱由校,由于其父不为万历皇帝所喜,天启帝自幼无人教导,就连名字都是万历皇帝临终前才给取的,天启即位后任用宦官魏忠贤制衡文臣,后落水染病,英年早逝。在位八年,享年二十三,庙号熹宗。】
【崇祯皇帝朱由检,咱大明皇帝里少有的勤政,堪比太祖,只可惜其志大才疏、刚愎自用、急躁多疑,他越是勤政,大明亡得越快。在位十七年,享年三十三,庙号思宗。】
【至于弘光皇帝朱由崧,他就是一凑数的吉祥物,真没什么好说的,不说也罢。】
……
看着自家这一堆不成器的子孙,永乐大帝沉默了。而想要调侃朱棣的洪武大帝也没心情说什么了,就连骂人,都懒得骂。
嘉靖一脉的皇帝,一连四五位皇帝,都躺平摆烂了,还都没有亡国,结果让难得勤奋的崇祯给弄亡国了,不得不说,这是个讽刺。
······
朱存梧自下线后,就一直待在奉先殿内沉思。
他心里清楚,太祖爷让他盘点永乐后的历代皇帝,表面上看是在奚落世祖爷,挑朱棣的刺。
但实际上,也是在提点朱存梧,吸取大明历代皇帝的教训,考虑清楚接下来的路要怎么走。否则,纵使朱存梧能长生不死,大明这艘船也迟早会沉没的。
毕竟,不同于其他开创者,他虽然打了一些仗,但实际上只是接手了大明的这副烂摊子。相较于白纸作画,想要将一副胡涂乱画改造成山清水秀的风景图,难度上升了不知几个档次。
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
借鉴前辈们的经验,避免和他们犯同样的错误,即为摸着石头过河矣。
提起狼毫,朱存梧在宣纸上落下“中央”和“地方”二词。
又在“中央”下边写下“皇权”、“内阁”。如今他让宗亲进入内阁,就是为了制衡文臣,但这还并不够,他需要更多的自己人。
只有更多的自己人,才能充实中央和地方,真正做到掌握天下如臂使指。
朱存梧又提笔将“皇权”用朱砂圈起,在
自己人,只能从这三类人里发展。
军队目前完全掌控在朱存梧的手中,自打起兵后,他便一直在军队中设置随营学堂,教导士卒习字,好让军队不脱离自己的掌控,将来这些士卒退役,安插在地方,便可织起一张大网,将地方彻底掌控。
宗室中,待武备学堂和宗考建立,便可选出一大堆宗室子弟,这些宗室子弟非正统科举出身,只能牢牢依附在皇权之下,充作爪牙。
最后科举,是当今主流的选拔人才方式,但是这些人才大多不是自己的想要的,但却不能直接推到自己的反对面去,只能拉拢一批打一批,逐渐改变如今的科举内容。
这一切都非一日之功,至少要用一二十年的功夫,只能慢慢来,丝毫急不得,崇祯帝的教训还近在眼前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