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内阁,有件事不得不提。
前不久,朱存梧对内阁进行了改制,重新规定了内阁大学士的人数,一共列为九位。
分别为,皇极殿大学士、建极殿大学士、中极殿大学士,明德殿大学士、武英殿大学士、文华殿大学士,麒麟阁大学士、武略阁大学士、文渊阁大学士。
又规定,皇极殿大学士、明德殿大学士、麒麟阁大学士只能由宗室担任,建极殿大学士、武英殿大学士、武略阁大学士只能由武将担任,而文臣只能担任中极殿大学士、文华殿大学士、文渊阁大学士。
此外,关于首辅和次辅之位,皇帝又重新做了规定。
不再像以往那般由中极殿、建极殿大学士固定担任,而是改为挂职,由皇帝在皇极殿、中极殿、建极殿三大学士之间点选,一人挂首辅职,其余两人挂次辅职。
也就是说,这三位大学士可以是次辅,也可以是首辅,一切皆由皇帝心意独裁。
而其他的六位群辅阁老,也不是首辅次辅的应声虫,他们分管着九部和五军都督府,照样权力巨大。
经过这一番整改,表面上皇帝扩编了内阁名额,但是原本六个名额都属于文臣的,如今却只剩下三个,打压文官集团的目的不言而喻。
往后内阁中宗室、文臣、武将三足鼎立,再也不复文臣一家独大的局面;
而且首辅人选的决定权,完全掌握在皇帝手中,要么给最听话的一个,要么出于平衡给势力弱的一方,一切全凭皇帝的心意。
甚至只要皇帝想,内阁九人都可以是宗室,毕竟宗室除了三个保底名额外,还能借用文臣武将的身份占据其他六个名额,只不过那样的话,吃相可就有些难看了。
最后又将内阁的办公地点,从文渊阁改到了东阁,九位内阁阁老、以及二十余中书舍人等,都呆在东阁办公。
现如今内阁中,原中极殿大学士朱谊源,改任皇极殿大学士,依旧担任首辅;
原建极殿大学士王应熊,改任中极殿大学士,仍然兼着次辅;
原武英殿大学士朱谊淮,改任明德殿大学士;
陈士奇依旧是文华殿大学士,毅国公曾英升任武英殿大学士,如此共有五位阁老。
虽然内阁阁老之位还空着四个,但是文臣能够争的,也就剩一个文渊阁大学士了,自然,八部尚书和都察院左右都御史要打成猪脑子争抢了。
这也是吕大器之前着急表现的主要原因。
至于为什么说八部尚书,只因兵部尚书朱存槊,人家身上挂着骠骑大将军军衔,既可以走宗室路线,也可以走武将路线的,入阁是早晚的事情。
……
武英殿内,
皇极殿大学士兼内阁首辅黄国公朱谊源、中极殿大学士兼次辅合川侯王应熊、明德殿大学士蓝田侯朱谊淮、文华殿大学士闽清侯陈士奇、武英殿大学士毅国公曾英,内阁五位阁老闭目养神;
兵部尚书慎国公朱存槊、户部尚书周至侯朱存楠,两位尚书窃窃私语;
中军都督府左都督安定侯朱谊浑、左军都督府左都督邯郸郡王朱存榛、右军都督府左都督武威郡王朱辅炎、前军都督府右都督黔国公沐天波、后军都督府右都督礼国公朱嗣均,五位都督言笑宴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