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他看来,若秦舞阳无法被策反,留着也无大用,不如直接除去。
“不必多虑,让他回去便是。太子丹多疑,秦舞阳回去后,短时间内必不会被重用。我们就此给太子丹添堵。”嬴政嘴角勾起一抹顽皮的笑容。
“是,陛下。”见秦王心情甚好,荀子自然不敢扫兴。
“那臣便告退了。”荀子行礼后,缓缓退出。
过了许久,荆轲一拐一拐地回到殿中。“陛下,禁宫侍卫荆轲,前来复命。”
嬴政抬眼望向荆轲,随手抛去一瓶药膏。“涂上吧,这是我秦军特制的金疮药,止血止痛,效果极佳。”
荆轲早有耳闻,秦国军队之所以战无不胜,其中一个重要原因便是这神奇的药品。
凡是受伤的士兵,涂上此药,休养一夜,次日便能恢复如初,无惧生死。
荆轲心存好奇,便前往偏殿上药。偏殿内早有侍者等候,在他们的协助下,荆轲缓缓脱下上衣。
既是嬴政之命,行刑者自然不敢怠慢,每一棍都实实在在。
那五指粗的藤条落在背上,仅一下,荆轲的后背便红肿起来,但他咬紧牙关,硬生生挺了过去。
药粉迅速撒上,初时刺痛难忍,渐渐地,一股凉意涌来。
侍者用绷带将荆轲的后背紧紧包裹,他便迅速穿好衣服,回到正殿。
“多谢陛下赐药。”荆轲满怀感激地说道。
“如何?孤这药,效果还不错吧?”秦王抬头望向荆轲,眼中带着笑意。
这一幕,其实都在嬴政的预料之中。他真正想看的,是荆轲如何向秦舞阳解释这一切。
而嬴政,从未想过要策反秦舞阳。
从他重用非秦国籍的荀子、李斯等人便可看出,嬴政并不看重出身和国籍。
但荀子和李斯是政治家,无牵无挂,哪国君主看重他们,他们便为哪国效力。
秦舞阳则不同,他是燕国的名门之后,他的出身就决定了他不可能被策反。
更何况,秦舞阳是武士,武士最重情义,不看出身,只看情义。以他的性格,绝不可能背叛太子丹。
再说荆轲,他原是一名剑客,早年游历各国,渴望得到重用,却始终无人问津。
最后,是燕国隐士田光将他引荐给太子丹,他才得以在燕国安身立命。
因此,真正对荆轲有知遇之恩的,其实是田光。
后来,太子丹欲刺杀秦王,田光为了激励荆轲,不惜自杀身亡。
荆轲心中一直有一根刺,是太子丹扎下的。
他知道,田光是自愿赴死,但如果不是太子丹的刺杀计划,田光就不会想到让荆轲去,也就不会为了激励他而自杀。
荆轲是个既胆小又有自知之明的人,如果田光没有自杀来激励他,他绝不会答应去刺杀秦王。
他始终想不通,既然太子丹不信任田光,为何还要与田光说那些话?难道只是为了逼迫他去刺杀秦王?
如今,荆轲已背叛了田光的嘱托,但他更不愿回去面对太子丹。
面对秦舞阳的质问,荆轲沉默了许久,才缓缓开口:“田光是自杀的,就在我眼前,你知道吗?”
秦舞阳原本准备了一肚子的话,想要反驳荆轲,怒骂荆轲。
然而,荆轲的这句话却让他愣住了。
他并非不知情,临行前,太子丹已告诉他田光之死,但并未说明死因。
秦舞阳愣住了,他能看出荆轲眼底的悲伤。
但他不明白,田光为何要选择自杀,还是在荆轲面前。
“自杀?为何?”秦舞阳不解地问。
荆轲眨了眨眼,苦涩地笑了。“太子刚见过田光,田光就见了我,然后,她就自杀了。你说,这是为何?”
秦舞阳并不愚钝,结合前后发生的事情,他很快便明白了其中的缘由。
但太子丹是燕国的太子,是未来的君主,秦舞阳不敢妄言。
他知道,田光已死,荆轲更不可能回燕国了。
太子丹的期望,也终将落空。
嬴政听罢整个经过,心中暗自点头。与他之前的猜测,大致无二。
他看了眼偏殿,又望向相对无言的荆轲和秦舞阳,出声打断了他们的沉默。
“事情既已说开,秦舞阳,你是想留在咸阳做客,还是回燕国去?
若你愿留下做客,孤可给荆轲放一天假,让他陪你出去走走。”
嬴政一开口,荆轲便自觉地站到了角落的阴影处,不引人注目。他的形象,与后世所传的著名刺客形象,不谋而合。
秦舞阳不敢看荆轲,心中只想尽快回燕国。嬴政的盛情邀请,他可不敢接受,于是连忙告辞离去。
嬴政还特意吩咐侍卫一路护送秦舞阳离开秦国。至于之后的路,便要靠秦舞阳自己去走了。
嬴政看了眼有些失魂落魄的荆轲,拿起桌上的案卷,轻轻敲了敲,问道:“看你这样子,今天怕是无法继续当值了?”
荆轲闻言,立刻回过神来,单膝跪地,恭敬地答道:“臣一时失神,请陛下责罚。”
嬴政埋首于案卷之中,语调平和地吩咐道:“去吧,领受二十军棍,记住,下不为例。”
“遵命。”荆轲毫无怨言,转身即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