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王究竟遭遇了什么,为何突然之间变得如此虚弱?
章邯没有再继续深思,只是应了声“是”,随后转身离去。在离开的那一刻,他还特意给荆轲使了个眼色,示意他要时刻保持警惕。
荆轲会意地点了点头,手不自觉地握紧了腰间的剑柄,神情紧绷,仿佛随时准备应对可能出现的危机。
嬴政交代完事务后,微微喘息,心中暗自苦笑。
“今后行事切不可如此鲁莽,否则,若真遇到强敌,恐怕就真的是在自寻死路了。”
章邯施展轻功,迅速赶往荀子的府邸,恰巧赶上荀子正准备外出。
“丞相大人!”章邯快步上前,拦下了即将登上马车的荀子。
荀子闻言转身,见到章邯,略显惊讶。“章统领,你怎会来此?莫非是王上有何吩咐?”
章邯恭敬地答道:“正是,王上有令,请丞相大人即刻入宫觐见。”
“好,我这就启程。”荀子以为有紧急要事,立刻登车,吩咐车夫驶向王宫。
“丞相大人,是否需要同乘?”章邯询问着,手扶车门。
“不必了,我还有其他事务,先行一步。”章邯拱手告别,转身离去。
荀子目送章邯离开后,吩咐车夫启程。马车缓缓前行,最终抵达王宫时,荀子却发现章邯早已在宫门口等候。
“章统领,你竟比我先到?”荀子惊讶不已,不知章邯是如何做到的。
章邯微笑不语,只是引路道:“丞相大人,请随我来,王上已等候多时。”
荀子不敢怠慢,紧随章邯进入宫中,二人很快便来到御书房前。
荆轲见到荀子,轻轻敲门,低声禀报:“王上,丞相大人已到。”
“宣他进来。”嬴政的声音从房内传来。
荆轲点头,对荀子说道:“丞相大人,请入内。”
荀子心中忐忑,这阵仗让他感到事情非同小可。他推开门,步入御书房。
关门之际,章邯瞥见房内摆放着一个巨大的屏风,不禁疑惑地看向荆轲。
荆轲轻声解释道:“这是王上让我放置的。”
章邯了然,二人不再多言。
荀子进入御书房,只见一个庞大的屏风遮挡在案桌之后,王上的身影隐于其后。
“参见王上,不知王上召见微臣有何要事?”荀子恭敬行礼,不敢抬头。
他心中暗自揣测,这是否是王上对他的某种考验?
“丞相,请坐。”嬴政的声音从屏风后传来,显得有些虚弱。
荀子心中一惊,王上的声音怎会如此?他小心翼翼地坐在垫子上,不敢妄言。
“这几日朝务,就劳烦丞相代为主持了。若无要事,你可自行决断。”嬴政吩咐道。
“是,微臣遵命。”荀子应声,试探着问道,“王上,您……”
嬴政轻笑一声,淡然说道:“无妨,只是练功出了些岔子,身体暂时虚弱,过些时日便好了。”
荀子闻言稍感宽慰,只要不是其他缘由便好。
“李斯已归,你代我去探望他。还有那些贼人,听说其中有你的学生?”嬴政问道。
“是,他叫韩非,原是ha国王室之人,您登基时他曾来过。”荀子坦诚以告。
“此事你自行处理吧。”嬴政语气平淡。
“是,微臣告退。”荀子心中一凛,明白王上这是在提醒他。
荀子出门时,与章邯、荆轲点头示意,随即匆匆出宫,前往李斯府邸。
在马车中,荀子长舒一口气,王上这次显然动怒了。
嬴政虽未明言李斯之事,但咸阳城中流言四起,荀子深知秦王心中难免有所芥蒂。
再想到韩非,荀子不禁叹息。他这个学生,总是不让人省心。
如今看来,他们师徒之间的情谊,恐怕所剩无几了。
马车一路疾驰,很快便抵达李斯府邸。
守门人见是丞相府的马车,未加阻拦,直接放行。
“老师,您怎么来了?”李斯见到荀子,欲起身相迎。
“别动,你躺着。”荀子连忙制止,生怕李斯劳累过度。
李斯歉意地笑道:“让老师见笑了,学生身体不适,无法起身行礼。
陶阳,快上茶!”李斯吩咐身旁的小厮。
“是,丞相大人请稍候,我这就去为您取茶。”陶阳对荀子颇为熟悉,恭敬地应道。
“你忙去吧。”荀子摆手示意,在一旁坐下,关切地询问,“你身体如何?太医怎么说?”
李斯苦笑道:“可能是旅途劳顿,又受了些惊吓,有些发烧。
太医已开了药方,说是休息几日便能痊愈。”
荀子点头:“那便好。你这几日就在府中安心休养。”
李斯听出荀子话中有话,不禁问道:“老师,可是外边有什么风吹草动?”
荀子叹了口气,无奈地说道:“那些事,等你身体康复再说。
现在告诉你,只会让你徒增烦恼,不利于身体康复。”
李斯正色道:“老师,您若隐瞒实情,我才会更加担心。”
荀子迟疑片刻,终于决定告诉李斯真相。
“外界有传言,说你李斯李中尉……”荀子刚开口,见陶阳进来,便住了口。
陶阳端着热茶,放在荀子手边的桌上,为荀子斟了一杯,笑道:“丞相大人,请用茶。”
“嗯。”荀子接过茶杯,看向李斯。
李斯吩咐道:“陶阳,你去厨房看看,让他们中午多准备几道好菜,丞相大人要在此用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