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汉朝也同样没什么兴趣。
不过,当“驿站”这个词出现的时候,他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
“驿站是什么东西?能给寡人解释一下吗?”
不知不觉中,秦始皇也养成了遇事不决就问直播间的习惯。
“你看吧,始皇帝他果然什么都不知道。这回我这历史知识可有的考了,驿站在秦朝根本就没有。”
王绾和李斯争论了半天,骂也骂了半天,最后发现谁都说服不了谁。
于是,他们都把希望的目光投向了秦始皇,指望着他来裁决谁是对的。
然而,他们万万没想到的是,秦始皇在这片刻的工夫里,已经从另一个时代找到了一条解决问题的方法。
“王丞相的顾虑,寡人已经知晓。如果长途跋涉的话,确实会对办事效率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寡人决定设置驿站来专门组织对西北的战争。”
王绾的眉毛一挑,不是说好的讨论分封诸国的问题吗?怎么突然又变成设置驿站了?而且,驿站是什么东西?不过,他也习惯了秦始皇这种跳跃性的思维方式,总是能从一个话题突然跳到另一个话题,让人防不胜防。
“既然陛下心中已有主意,那么老臣也无话可说。只不过,老臣还是想请问一句,什么是驿站?”
“其实,这也不是什么新鲜玩意儿。哈哈,先前周天子在九州各地设立烽火台与邮驿,用以掌控天下信息。后来因礼崩乐坏、天子衰微,驿站被废。寡人有意再兴驿站。”
原来这东西古代就已经有了,只不过因为年代久远,所以没几个人记得清楚了。
“寡人打算以咸阳为起点,每隔三十里设置一处驿站,一直延伸到前线。驿站内部配备人员、车马以供传递消息,而前往咸阳的人也可以在驿站中休息。”
秦始皇越想越觉得这个主意不错。直播间里的人还真有两把刷子,每次自己遇到难题的时候,他们总能帮自己想出好办法。
“现在军情紧急,我们需要驿站来帮我们传递真情。而当天下太平、四海归一之后,驿站又可以作为地方向中央上书的中转场所。”
王绾仔细想了想,觉得这样也不错。不仅能解决前方战事的问题,就连从全国各地传来的消息,如果通过驿站来传递的话,也能在最快的时间内到达。
不过,他随即又想到了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钱。想法总是美好的,但如果没有钱来支撑的话,那么再好的想法都是徒劳。建驿站难道不需要钱吗?而且每隔三十里就需要建设一个驿站,那该需要多大的开销?
“陛下,国库里如今算上给王老将军治丧的费用,已经没有多少剩余的钱粮了。”王绾此时已经不再反对驿站了,但他毕竟是搞经济的,关于财政问题,还是要放在第一位。
秦始皇却满不在乎地说道:“没关系的。现在国库空虚,我们先从前线开始建起。从前线到咸阳,每隔五十里设一驿站。从河套一直到咸阳,一共不足六百里,应该是够用的!”
看到秦始皇都已经把费用给算出来了,王绾也不好再说什么了。他总感觉陛下似乎是突然想到了这个主意一样。
这一年,秦朝开始设立驿站。起初是从河套直通咸阳,慢慢地,全国各地也开始设有驿站。由近至远,其过程长达五十年之久。天朝历史上的驿站制度从此拉开了序幕。
……
就在秦始皇这边热火朝天地忙着建驿站的时候,前线又发生了什么事情呢?
还得再说说李广和盖聂的那一场矛盾。
“李校尉,难道你以为本大将军就是这其中的细作不成?”剑神的目光灼灼地盯着李广。
实际上,她的内心并不像她的表情那样坚定。如果自己在起兵之前消息就泄露出去的话,那可真的是灭门之灾。不说别的,远在咸阳城的妹妹就会第一个遭殃。
“回大将军的话,小的可没有这么说。只不过大将军目前既不和匈奴人决战,也不撤兵,是什么意思呢?想让我们陪着您一起空耗国家的粮饷吗?”李广的语气中带着一丝不满。
“军队前行禁止的事情,有本大将军号令就可以了。你一个小小的校尉,不需要知道这么多。”盖聂的声音沉稳而有力。
“既然如此,那么一切都按大将军的吩咐来办。只不过,军中的粮草只够一个月了。大将军心中可有破敌良策?”李广看着盖聂,眼中闪过一丝担忧。
当得知李广并未在内奸之事上过多纠缠,盖聂心中暗暗松了一口气。他实在不愿与李广在此事上过多争辩,毕竟,他自己的口才也并非那么出众。
而他所不知的是,李广的口才其实更为逊色,否则,历史上也不会有他被逼至绝境的惨剧了。
尽管如此,盖聂并未因此就对李广放松警惕。会议结束时,他沉声说道:“具体事宜我会另行通知,今日会议到此为止,散会。”说罢,他头也不回地离开了营房,留下一群面面相觑的将军们。他们心中疑惑,这会议怎么就这么匆匆结束了?
盖聂走出营房不久,便招手叫来两个亲信。他面色凝重地说道:“我觉得李广有些不对劲,他似乎一直在暗中观察我的一举一动,我怀疑他已经把我的行踪报告给了朝廷。”
亲信闻言大惊,连忙问道:“那该如何是好?大将军,始皇帝一向心狠手辣,若让他知晓您有反心,恐怕诛九族都是轻的。我们必须尽早做出打算。”这两个亲信一直跟随盖聂南征北战,对他忠心耿耿。当初盖聂与匈奴大单于结盟时,他们也在场,早已与盖聂绑在了一起。
此时,李广憋得脸红脖子粗,他觉得盖聂就是在故意针对自己。但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他又能如何呢?
对于盖聂,李广心中充满了不服。他出身军人世家,世代为大秦效力,而盖聂不过是个区区剑客,据说还与当年刺杀陛下的荆轲有瓜葛。
李广实在想不通,为何陛下会让这样的人担任三十万大军的主帅?
满腹牢骚的李广回到自己的营房,却意外地发现里面坐着一个中年人。他仔细一瞧,此人竟是皇帝身边的侍卫长蒙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