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停下休息时,一队人已经走出青山镇一段距离。
他们准备前往的东边的临城,途径的地方山路多,但能找到的食物同样比南边那条路多一些。
据宋云淮分析,前往临城的灾民会比南边的府城少一些,临城水源没有南城充沛,却多山,很适合他猎户的身份。
不过宋云淮也提前说了,不是一定要求村民跟着他去临城,想要去南城的也可以组队自行前往。
这种时候,没有人会说想去南城。两座城市都不了解,当然是跟着大伙儿一块。
亏了分到的粮食,她五斤,冬冬也有三斤,加起来八斤,足够他们走到临城。
但不是走到临城就结束了,他们得安置,府城会发救济粮,需要一定的过渡,这一段时间的饮食同样得备好。
跟宋家村中其他人比起来,于若秋完全是空无一物。
带着行李上路的有个地方住就能忙活开,她什么东西都没有,什么都得置办,而在其他人眼中,她是个一穷二白的寡妇。
于若秋每次想到寡妇两个字放在t自己身上,总觉得别扭,但这是她自己选的,总要习惯。
宋云淮选择的落脚点总是最合适的,她几乎没有看到除宋家村的人出现在周围。
山间树多,于若秋找了个不远又隐蔽的地方,终于能从空间拿点别的食物,给冬冬改改伙食。
两人吃完,她带了把附近的野菜回去,准备晚上用野菜煮野菜粥。
又走了两天,他们抵达了下一座山。宋云淮这次没有顾忌,带着村里的壮年男人上山打猎去了。
女人们都不需要怀疑,这次出行,队伍一定能带回来食物,毕竟宋云淮的狩猎能力得到过村里人的一致认同。
住在山边的村落偶尔会受到山上的野物骚扰,村里曾经被野猪下山糟蹋过庄稼,那时候几头野猪都是宋云淮解决。
野猪不比家猪,那攻击力不逊于猛兽,它们有长长的獠牙,一个猛击能把人肚子顶穿,轻易不敢招惹。
这些都是李寡妇闲聊时跟她说的。
山脚下留守的人群烧起了水,妇人们结伴进山找能吃的食物。
于若秋看到了一颗野生的果树,可惜差不多都被采完了,应该是之前有比他们更早经过的队伍路过采走了。
打猎队一共去了两个时辰,于若秋还在找着能吃的食物,就听有小孩不断嚷嚷着喊“回来了”、“野猪”。
这是打到了野猪?
于若秋不觉着村里的狩猎队能分自己食物,但如果有宋云淮在,他一向一视同仁,似乎已经默认她融入了宋家村。
她跟着几个兴奋的妇人往回走,前头是提着几只野兔的年轻汉子,后头好几个人拖了根麻绳,地上是被拖拽下来的野猪。
野猪的獠牙断了一根,膘肥体壮,已经没有了气息。
旁边跟着的汉子眉飞色舞道,“淮子找的野猪群,好几头呢,可惜我们吃不完,不然一定多打上个几头。”
于若秋往后瞧了瞧,才发现后头还有一头。
宋家村有学了杀猪的人家,此刻拿出那把被蹭得锃亮的杀猪刀,指挥着将猪褪毛、放置到高处。
粮食的问题,似乎突然不成问题了,这两头猪搭着野菜,足够解决他们两天的伙食了。
野猪腥臊气大,不过这时候众人可顾不得这个了,接猪血的、烧水的,都忙活开。
虽然两头猪是一起猎的,出力最多的却是宋云淮。他说煮完了分,那便放在一个锅里煮了,每个人拿上碗分一些。
猪肉跟野菜、分下的粮食煮成一锅,这时候也没什么条件去弄什么红烧、油炸,烤肉吃着干嗓子,放杂粮里煮成食物最合适。
男人四两粮食,女人二两,小孩半两或一两,都是有定数的。
冬冬吃不了,于若秋却没省了冬冬的粮食,到时候可以多要些野菜和汤。
可惜这边山上的溪水同样断流了,处理猪肉得俭省着用。
于若秋不知道宋云淮是大方还是不在意,留够了自己用的水,将剩下的都分了出去。
当时村长有让宋云淮帮忙带一部分水,他给出去的水除了那部分村长要求带的,还有一部分是自己的。
几个男人围在一起兴奋地讨论着明天出发前可以再猎上一头野猪,女人们跟着调侃几句,年轻未嫁的姑娘们则羞怯怯地往一个方向看。
没有了生存危机,其他心思逐渐冒了出来。
当然,野猪是不会再猎的,如今动物都往深山走,这两头还是运气好找到的,将将能在肉坏掉前吃完。
如果有足够的盐自然不需要发愁,但他们身上的盐都不多了,青山镇内不让进,外面只有卖水的,想买点东西都没地方去。
农村妇人们的手艺很不错,拿到手的菜肉杂粮粥卖相不差,稍有些腥臊气,杂味去的差不多了,只灵敏的人能嗅到些。
至少材料匮乏的情况下,于若秋做不到这点。
她看到一些妇人摘了些调味的野菜做肉,可惜她都不认识,那几样应该有类似于生姜蒜去腥的作用。
猪血熬成了两大锅的汤,每个人差不多能分一小块,于若秋将她的给冬冬吃了。
猪血捣碎,冬冬能吞咽下去。
不方便处理的猪头、内脏挖个深坑卖了,杀猪时留下的血迹也都被翻过一遍,压在了底下。
他们落脚的地方位置不错,之前杀猪是特意找了个稍远些的地方,影响不大。
.
后两天的路没有了山,但有剩下的野猪肉,每个人能吃到七八分饱。他们平时赶路也就吃个六七分饱,农户不富裕,同样不会整天吃到肚饱。
只有农忙的时候,伙食才稍稍好些,不然没力气干活。
那几只兔子是宋云淮掏窝掏出来的,几个出力多的一人分了半只,宋云淮一人占了一只,没人有过意见。
就是把这几只兔子都给了他也是成的,毕竟宋云淮没有多要野猪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