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50个茶叶蛋,一个两个的买,很快卖完了。
她对等在后头的一位客人抱歉地笑了笑,说明日还有,会多煮点。
那人只好作罢。
日头挂上半空,这天热起来。于若秋定了把遮阳伞,这会有空将它撑了起来。
热腾腾的锅子煮着,味道是香,就是这天气不好卖,热得慌。
终于坐下来歇一会,老板娘祝贺她开张,说,“看来明日妹子你生意也差不了。”
于若秋谢了她,打开水壶喝了点水,又喂冬冬喝了点,深觉失策。
她自己觉着好吃,但天气原因同样很重要,现下仍是暑热,这煮料不好卖。
她就跟老板娘说,“明日只卖茶叶蛋和烤肉了,这天热得不行。”
“是这么个理,”老板娘也跟她说,“待到了冬日,这生意才红火呢。”
于若秋琢磨着,还是得有个铺子,不管是拿些冰出来做冷饮,还是来回都省事了。
城内的铺面价格不比宅子低,她已经买了这么些个东西,再买个铺子,过于惹眼了。
老板娘的包子先卖完了,跟于若秋道别,于若秋本打算在城内待一天,这会热得不行,正要将烤肉收起来准备回家,一个人匆匆跑过来,掏了银子,“你这的烤肉我都要了。”
于若秋瞧着这人像是之前在她这买过的,给他算了钱,包好,将人送走,倒是轻便了。
出了城,又给小黑喂了水和吃的,慢慢悠悠往村里走。
后来实在觉得热,坐上了板车,只在小黑走岔道的时候下车提醒一二。
小黑瞧着比一般的驴子聪明,有些认路了。
到家睡了个午觉,于若秋琢磨来琢磨去,想着还是多卖点茶叶蛋和烤肉。
夏天适合吃凉皮凉面,但冰太贵了,她没有买却能拿出来,显得过于违和。
晚饭前,于若秋将剩下没卖完的串全煮了,送给宋云淮,当作借驴子的报酬。
宋云淮见剩了许多,问,“不好卖?”
于若秋,“天热,明日卖一上午茶叶蛋就不卖了,凉快些再说。”
宋云淮点点头,问她,“野物还要不要?”
于若秋斩钉截铁,“要!”
就是不拿来卖,她自己吃也不错。
晚上她把拆了腿和翅膀的肉切成小块,用腌料腌了,裹上粉,放了一大锅油,炸出来尝了尝,味道还不错。
明日可以试试卖这个,定价就按一包的量算,分大包小包两种。
没了煮汤的锅,车上空出来许多,她照旧牵了小黑离开。
早些出门凉快,到了临城外,正赶上城门开启。
不少人都和她一样为了去西街摆摊卖东西,进城得交一文钱的人头费。
于若秋在整条街上走了一圈,老板娘看到她一招呼,顺势走了过去。
她将东西摆好,老板娘问她今日是不是有新的吃食卖。
于若秋点点头,拆开一包分她尝了尝。
老板娘惊讶睁了下眼,“是炸肉!”
于若秋应是。
摆摊卖的东西不能太杂,不然卖起来不方便不说,操作也麻烦。她目前只打算一个人守着这个摊,家里准备好需要卖的食物,守在摊前卖着轻松。
于若秋没有想要赚多少钱的大志向,现代社畜是为了房贷养老,现在穿越到这里,好像也为不着什么。
她空间那些东西换的银子足以支撑她购置房产田地,往后买个铺子,收收租钱足够她花销,摆摊更像是打发时间的进项。
老板娘送走一位来买包子的客人,拉着她往一个方向指,“你瞧,那边也学着你卖茶叶蛋呢。”
昨天于若秋准备了50个鸡蛋,今天她又在村里收了不少,足有一百多个。
她住在城外,到的比老板娘晚,老板娘早好奇去打探过一遍。她的茶叶蛋,卖2文钱一个,那边是一文一个。
老板娘替她生气,“这是跟你抢生意呢。”
“没事,”于若秋搅了下锅内散着余热的汤料,“味道不一样。”
“是呢,我去买了一个尝过,跟你的没法比。”老板娘很有义气道。
于若秋闻言,又送了老板娘一个茶叶蛋,说,“怎么能让你花钱。”
老板娘推辞,“我就是馋得慌,不用给我,你留着卖钱。”
于若秋又给了两次,她才收下。
老板娘姓吴,住在城内北边的一处巷子里,每日赶早来这处找个好位置摆摊,卖完包子回家料理家务。
她家里只有一个婆婆,平时给人做点浆洗的活,生了个儿子,出来摆摊都是她婆婆带着。
几个昨日来买过茶叶蛋的赶巧又是同一个时间来集市,当即又跟于若秋买了好几个,有些还是帮家里人带的。
等待的功夫,几人说起另一边摊子上的茶叶蛋,“……便宜是便宜的多,但是味道完全不一样。”
于若秋笑笑,语气温和,“我里头加了十几种配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