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那都是以后的事了,现在一个人带冬冬腾不出时间,往后可以雇人做,自己省点力,在现代也算一个事业有成的小老板了,理想生活。
不得不说,从某方面来说,古代做点小生意比现代简单些。
雨后,周围清理过一遍,村里不少孩子都进山采山菇。
于若秋认识的不多,只挑认得的摘,周围被清理过一遍,不进深山很安全。
冬冬现代能走得稳路了,进山更像是游玩,现在蚊虫少,不挑植被茂密的地方,不易招惹虫子。
最麻烦的其实是洗澡,女人不像男人,往河里扎一圈能洗去一身汗。她得烧热水,白日时不时有人,不方便,夜间温度低,同时得注意保暖。
折腾是折腾了点,但是有条件她都会给自己每天洗一次澡,冬冬擦一遍身。
回来吃过饭,门口突然传来敲门声,有人在喊她的名字。
于若秋的围墙建的高,不上梯子看不见里外,她打开门见是个陌生的婆子,疑惑问,“您是?”
婆子见人先笑,瞧着十分和善,“有点事,方便进屋说不?”
于若秋让人进来,给倒了碗水。
院子里放了几个小墩子,平时来人可以充当桌椅,她让人坐下,问有什么事。
她在城里做生意,时不时有人上门,对于陌生人来访接受良好。
婆子没说明来意,东拉西扯问了一些她生意上的事,倒是没往深的问,十分注意分寸。
等于若秋好声好气地答了,对方才笑着开口,“我在这先道一声恭喜了,是这样的,我呢,是来帮人提亲的。”
于若秋一怔,“提亲?”
这是一位媒婆,姓方,同是上水村的人,附近几个村的婚事大多都经过她的手。
方媒婆脸上满是喜意,“人呢也是我们上水村的人,见过你几次,就瞧上了。先说好了,我可不是随便什么人提亲都应的,我瞧着实在难得,不然可不敢来找你。
“没成过婚,不是什么丧了妻的鳏夫,更没有孩子,不需要你去当后娘。年龄不大,只19,比你大一岁,做的是木匠的活,你要是答应,他们愿意出五两银子的聘礼……”
一般村里的婚事,聘礼出个二两差不多,五两已经是很看重女方的价格了,而七八两往上,那是女方条件好才会出,都有定数。
于若秋不了解行情,但看方媒婆的表情,五两该是不差的。
她没让对方说下去,道,“多谢您前来告知,我目前没有嫁人的打算。”
“先别忙着拒绝,”方媒婆做的亲事多了,见过的场面也多,没拿于若秋这话当回事,劝道,“人说了,孩子可以跟着你嫁进来,当成自己亲生的,往后婚事也都由你做主。
“这条件,我干了几十年,都没见过的,妹子你还年轻,18岁,一些家里留的久的姑娘家,甚至都没嫁人,你就甘心这么过这辈子了?”
于若秋觉得这么着挺好,往后跟冬冬相依为命,不管以后冬冬如何,有好的人家就嫁了,没有她也愿意养着。
但她知道,这些说出去没人理解,只沉默着坚持拒绝。
“哎,你这脑袋,”方媒婆惋惜的,“怎么这么想不开,我直说了吧,那人就是我们村的李东升,你找人家定做过活,应该见过,长得不差,那手艺也好,往后有你享福的。”
于若秋声音轻软,语气却十分坚定,“真的谢谢您了,冬冬还小,我想自己带着。”
方媒婆嘴上不停,“这错过这个村可没那个店了,你这耽搁几年,人家早成亲了,可不会等你。
“那李东升的娘,可是托我寻摸合适的姑娘了,不少人家都找过来说想结个亲,村里的姑娘家都中意着呢。”
说实话,于若秋听到方媒婆口中的名字,很有些惊讶。她自认跟李东升没什么来往,交谈间多是为了生意,不知道对方怎么就说看上她了。
方媒婆,“你现在长的是好看,再大几岁,想找人家只能往鳏夫里找了,那些年轻的大小伙子,才会看中女人家的颜色。”
方媒婆说的话没有坏心,只是她素来如此,结亲她能拿红包,好话自然是一箩筐地出。软硬兼施,动摇了那事就成了大半。
她不是那等丧了良心的媒婆,名声很是不错,都是拿着条件差不多的去问,不然指不定得被人家里长辈打出来。
媒婆颠来倒去地说,大意是机会难得,不抓紧可惜了,说得嘴都干了,喝光了一碗水。
于若秋仍是一开始的意思,冬冬还小,不打算成亲。
最后方媒婆没辙,见于若秋笑着起身送客,还给送了点吃食,没好意思继续待下去。
出了于若秋的院子,方媒婆先去了趟李东升家。
李东升眼睛发亮,追着问她怎么样。
方媒婆看他一脸期待,都不好意思说没谈成。
他们都是这么觉着的,这么好的条件,于若秋哪里会拒绝。
哪成想,还真是拒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