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6章 大明“速运舟”(2 / 2)

【宋应星激动得眼眶泛红:“陛下,成功了!”】

【消息传回京城,满朝震惊。】

【早朝时,户部尚书兴奋地奏报:“陛下,经测算,速运舟的运输效率是传统帆船的三倍。”】

【“且不受风力限制,可全年通航!”】

【“若全国推广,漕运和海贸的困境将迎刃而解,国库收入有望大幅增加!”】

【“仅江南漕运一项,每年便可节省人力成本五十万两白银,海贸利润预计提升七成。”】

【然而,礼部尚书却忧心忡忡地出列:“陛下,此举虽能解决运输难题。”】

【“但恐违背祖制,扰乱传统航运秩序。”】

【“且蒸汽动力船声响巨大,模样怪异,恐引起百姓恐慌。”】

【“自古以来,舟楫航行皆依赖自然之力,如今以机械代之,怕是会触怒河神、海神,带来灾祸。”】

【朱由检沉思片刻,缓缓说道:“祖制乃为治国安邦,若能让百姓富足,国家强盛。”】

【“适当变革又有何妨?至于百姓疑虑,朕自会设法消除。”】

【他下令制作详细的图文手册,向百姓讲解蒸汽动力船的原理和优势。】

【还安排官员到各地宣讲。】

【为了推广蒸汽动力船,朱由检下令在京城举办了一场盛大的演示会。】

【邀请百官、商贾和百姓前来观看。】

【演示会上,速运舟在水中灵活穿梭,装卸货物快捷高效,众人看得目瞪口呆。】

【一位老商人感慨道:“这速运舟真是神了!有了它,我们的生意可就好做了!”】

【“以前从苏州到京城,帆船要走半个月,现在有了速运舟,五天就能到,货物损耗也少了,利润肯定能大大增加。”】

【然而,民间仍有不少人对蒸汽动力船心存疑虑。】

【一些船夫担心自己会失业,聚集在一起抗议。】

【他们举着写有“还我饭碗”“河神不容怪船”的横幅,堵住了龙江船厂的大门。】

【朱由检得知后,亲自前往安抚。】

【他站在船头,对着聚集的人群大声说道:“乡亲们,速运舟的出现,并非要夺走你们的生计。”】

【“而是要让运输更加高效。以后运河和海上的运输量会大幅增加,需要更多的人来驾驶、维护船只。”】

【“你们可以学习操作速运舟,收入只会比以前更高。”】

【“而且,朝廷会开办专门的学校,免费教大家技术。”】

【在朱由检的努力下,蒸汽动力船逐渐被人们接受。】

【龙江船厂开始大规模生产速运舟,漕运和海贸焕然一新。】

【运河上,速运舟满载货物,快速行驶,拥堵的情况大大缓解。】

【沿海港口,大明商船凭借速运舟的优势,重新赢得外商的青睐,海贸日益繁荣。】

【随着速运舟的普及,相关产业也蓬勃发展起来。】

【钢铁厂为了满足船身制造的需求,扩大生产规模,改进冶炼技术。】

【煤炭业也迎来了新的机遇,为蒸汽锅炉提供源源不断的燃料。】

【机械制造工匠的地位大幅提升,他们不断改进和创新,研发出更先进的船用设备。】

【甚至衍生出了专门为速运舟提供维修服务的行业,以及生产船上生活用品的产业。】

【曾经反对蒸汽动力船的王福,如今成了龙江船厂的技术骨干。】

【他笑着说:“以前我不懂,还瞎反对。现在才知道,这速运舟是个好东西。”】

【“我那儿子,也跟着我学造船,说以后要造出能远航西洋的大船!”】

【站在南京码头,望着一艘艘喷着白雾、破浪前行的速运舟。】

【朱由检的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这场与运输困境的较量,不仅解决了漕运和海贸的难题,更开启了大明工业发展的新篇章。】

【那一声声蒸汽的轰鸣,恰似古老帝国奋进的号角,预示着一个充满活力与希望的时代正在到来。】

……

洪武位面

朱元璋双手抱臂,目光紧锁天幕中速运舟破浪的画面,低声道:“当年渡江要是有这船,采石矶之战能省下不少功夫。”他转头看向刘伯温,“先生觉得,咱们现有的工匠能仿造吗?”

刘伯温手抚长须,仔细端详船体结构:“若以火船原理为基,辅以这蒸汽动力,或可一试。只是需注意船身防水,可借鉴水车的密封之法。”

徐达微微前倾身体,盯着螺旋桨的运转:“这玩意儿比帆船稳当多了,以后运粮调兵,元军想拦都拦不住。”

常遇春端着酒杯的手停在半空,喃喃道:“等天下太平,咱也组支船队,把江南的稻米直接运到北平城。”

永乐位面

朱棣挺直脊背,凝视着天幕中宝船加装蒸汽动力的模拟场景,沉声道:“郑和,若真有此船,你第七次下西洋能走多远?”

郑和抱拳行礼,目光坚定:“陛下,若宝船皆配此技,臣愿率船队探寻更西之地,让大明威名远播四海。”

解缙推了推眼镜,手中的笔在纸上快速记录:“此等盛事,当载入《永乐大典》,让后世子孙知晓我朝之盛。”

姚广孝双手交叠,若有所思:“船行过速,恐违天道。建议在船头雕刻海兽图腾,以安水神。”

宣德位面

朱瞻基放下茶盏,凑近仔细观察速运舟的内部构造:“杨爱卿,这船若能普及漕运,粮价能降多少?”

杨士奇扶着老花镜,认真分析:“陛下,若大规模应用,运输成本可减七成,但需统筹铁料与工匠调配。”

于谦微微皱眉,神色凝重:“若用此船运粮至宣府,边关将士的补给难题可解。臣愿负责试点推行。”

杨溥翻开账本,轻声提醒:“造船耗资巨大,还需谨慎规划,确保国库收支平衡。”

嘉靖位面

朱厚熜轻抚袖中佛珠,看向严嵩:“严卿,这船若用于皇室船队,需要如何改制?”

严嵩躬身回应:“陛下,臣即刻命人研究,只是民间恐有非议,需提前安抚。”

戚继光双臂抱胸,盯着船体改造示意图:“若加装火炮,此船可成海战利器,倭寇再难猖狂。”

胡宗宪点头补充:“东南海防正需此等快船,可有效遏制倭寇侵扰。”

隆庆位面

朱载坖手指轻点桌面,看向张居正:“张先生,这船若投入商用,能带来多少收益?”

张居正展开舆图,从容分析:“陛下,若设舟运税并管控技术,年入百万两白银可期。”

高拱神色严肃,沉声道:“此乃强国利民之举,应尽快推行,朝堂非议由臣来压。”

王崇古的加急奏报传来,字迹潦草:“速运舟若用于边塞,粮草运输效率可提升三倍,恳请优先调配!”

最新小说: 三国:修改词条,曹操命运崩了 我在三国用九年义务教育打天下 医道留香 正德变法:捡到历史学生的书包 隋烽 君子遐福 开局退婚后女帝要我做夫君 十国风华 大明:我朱允熥,请爷爷退位禅让 大明:朱棣求我登基,我保老朱家长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