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于若秋几乎半宿没睡,天蒙蒙亮,她看到那群人里有几个人醒了过来,起身活动身体。
其中就有曾经救过自己的男人。
对方没告诉她名字,于若秋会一眼认出他,也是因为男人是所有人里身量最高的。
农户长年劳作的人都有些弯腰驼背的毛病,只他肩背笔直,眸光熠熠,便是和周围人一样穿着打了补丁的粗衣,身上不甚整洁,也没显出半分狼狈来。
于若秋不放心小孩,背上轻飘飘的小包袱,朝对方走去。
她几乎是刚一动,男人的视线就看了过来,暗色中仍似有锋芒闪过。
几个守夜的汉子好奇地看着她,被这么盯着,于若秋脚步稍稍顿了片刻。
许是看出她的目的,宋云淮走出人群,见她在自己面前站定,问了句,“有事?”
于若秋握紧了手上的水囊,深吸口气,“我能不能用盐跟你们换点水?”
她仔细观察过,这个队伍应是同村,主事人是一位瞧着约莫四五十岁的中年男人,应该是这个村的村长。
古代礼教严苛,她想要跟人交换物品,最合理的方式应该是找一位面善的妇人。
但从她醒来后发生的t事可以看出,这些人大多是漠不关心的态度,即便有不忍,估计在家也不定有当家权。
要知道,古代的家庭,都是由长辈管着家里的银钱和一应支出收入,年轻媳妇得熬没了婆婆,才有掌勺的可能。
男人用水救过她,后来又给了她一块干粮,她觉得对方应该是面冷心热的人,对比之下,反而是最适合的人选。
“盐?”男人目光落在她身上,似有探究。
于若秋低下头,假装胆怯没敢看他,声音透出些许的紧张,“是,我有一小把盐,能不能换一囊水?不行的话,半囊也成。”
紧张倒不是装的,她是真的有点紧张。明明是跟其他人一样的农家汉子,站在他面前却令人颇感压力。
“在哪?”男人问。
于若秋既然主动找上门,自然不会不相信对方,将水囊举到两人中间,“我放在里面,应该化了,加点水就能倒出来了。”
男人一时没说话,她忙道,“我保证,有一把的盐,倒出来你尝尝味道就知道了。如果我骗你,就把这个水囊送你。”
“等我一会。”男人又沉默了会,转身往一个方向走,从车板上拿了自己的水囊过来,又取了一个碗。
有醒的早的妇人试探靠过来,问,“淮子,那女人找你做什么?”
别不是来讨水的吧?
宋云淮是猎户,有一手打猎的绝活,兼之人长得高大俊朗,村里不少年轻的姑娘都盼着嫁给他。
妇人的侄女便是其中一位,可惜宋云淮似乎没有成婚的打算,哪个媒人上门都没应下。
她瞅瞅于若秋的脸,灰不溜秋的,总不能是看上这么个瘦巴巴的了。
宋云淮不知道这么会妇人已然转过好几个念头,没有隐瞒,“她找我用盐换水。”
“啥?盐?”妇人声音加大,随即立刻反应过来,左右看了看,压低声音凑了过去。
逃荒时,家里都是将能带的都带上了。但盐是贵价,路上时不时掺点盐水,不少家里存货少的都吃完了。
他们缺水缺粮,但比起那些,更缺盐。
“淮子啊……”妇人当即搓着手道,“你看你也不缺盐,婶子厚着脸皮问一句,能不能将这个换的机会让给我?”
宋云淮声音平平,“她换一囊水。”
“嚯,一囊就一囊,我家这点水还是有的。”妇人习惯了他说话的方式,没在意他的冷淡,问,“就是,不知道她有多少的盐?”
宋云淮,“婶子跟我过来看看就知道了。”
“诶,好。”妇人忙笑起来。
于若秋看到妇人过来,并不多意外,两人交谈时,她大概猜到了点内容。
妇人上前就问,“妹子,你这有多少盐?”
于若秋比了下大小。
一小把盐,差不多整个手掌握起来那么多,都化在水囊里了。
这也是没办法的办法,她没有买过粗盐,家里的细盐品质跟村里人买的完全不能比,拿出来说不清。
化开好,只能看到点粉末,就是瞧着不对,也能说是化掉了。
妇人当即一喜,那可是不少了,换一囊水,值了!
宋云淮也没让她多走一趟,自己往于若秋的水囊里灌了些,将里面的盐水倒出来。
妇人用手指沾了一点放进嘴里,齁咸。
她喜笑颜开,也不在意于若秋是外来人了,当即道,“妹子等我啊,我这就去取水。”
妇人走了,距离队伍不远处,再次只剩下于若秋和宋云淮两人。
于若秋想着,这算是有来往了,总不能连名字都不知道,告诉他,“我叫于若秋。”
“宋云淮。”男人道。
见一时没人过来,于若秋鼓起气,小声问,“那个,我能不能跟着你们走,就是,不是像现在这样,能不能跟近点。”